中國江蘇網10月24日訊(記者 許特達)今天下午,“弘揚科學道德踐行‘三個倡導’奮力實現中國夢”江蘇報告會在南京舉行。會上邀請了上海交通大學“錢學森圖書館”館長錢永剛、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戚發軔、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長郭華東作了主題報告,讓全場科技工作者受益匪淺。
  錢永剛首先作了題為《錢學森的科學報過精神》,通過回顧錢學森的生平事跡,歌頌了這位在我國航天事業初創時期,為中國航天事業和導彈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功勛。他也因此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的一座豐碑,成為中華民族100多年來,從衰弱、受人欺辱走向強盛的標誌。他所展現的科學報國精神,永遠激勵後人為現實“兩個一百年”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“中國夢”奉獻出自己的力量。
  隨後,戚發軔作了題為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和載人航天精神》。他在報告中稱,中國人的”飛天夢“由來已久,但適合中國的國情是,中國要使用載人飛船而不是航天飛機。因為航天飛機的性價比低,重覆實用性較差,更為重要的是,以美國和俄羅斯為例,因航天飛機失事而犧牲的航天員已有幾十人,安全性能堪憂。為此,中國選擇載人飛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策。戚發軔在談到載人航天精神時表示,一是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,因為航天的核心技術各國都是保密的,從中國發展的情況來看,已經躋身世界前列;二是發揚愛國的精神,這不是大而空的話題,愛你的團隊就是愛國的最好體現;三是在國家特別需要你的時候,你就應當拿出特別的姿態去奉獻。只要具備這三點,中國的強國夢一定能實現。
  最後,郭華東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講述了《遙感地球:服務國家,躋身國際》的內容。郭華東表示,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農業、林業、地質、地理、海洋、水文、氣象、測繪、環境保護和軍事偵察等許多領域。特別是汶川地震之後,通過遙感技術,偵測到“SOS 700”的求救信號,併成功救出了700位受災的村民。目前,中國關於遙感技術的論文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,這也標志著遙感應用在中國有了質的飛躍。而中國的遙感技術已走出國門,服務於澳大利亞、巴西等國。此外,郭華東還借遙感技術,描述了江蘇蘇南和蘇北近20年的發展變化。如2000年-2005年,南京取得了突飛猛進的變化,然而,南京的“綠肺”紫金山正在一點一點的被蠶食,被建設中的“大南京”所包圍。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值得深思的問題。
  會後,戚發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:“現階段,我國最需解決的問題是火箭運載能力。目前,我國長征二號F火箭載重是10噸,遠遠不能滿足將來送空間站上太空的需求,因此,我國研製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,其最大運載量達20噸,翻了一番。不過,這還是不能滿足運送空間站的需求,起碼運載能力要達到80-100噸。因此,這不是一個人和某個單位能解決的事,需要舉全國之力。”戚發軔表示,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成功發射,這是為我國第三期探月工作的關鍵技術做驗證。“以往載人工程是從地球軌道再回到地球,展開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從地球軌道到月球軌道,再回到地球軌道,即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的話,要確保航空器不會燃毀。”戚發軔還透露,2016年“天宮二號”空間實驗室就將發射升空,到時候,天舟貨運飛船將與其對接。這將是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、再生式生命保障以及貨運飛船補加等空間站關鍵技術。戚發軔說,2020年前,我國將著力解決三大問題:一是載人飛船階段(已完成);第二是四個關鍵技術,如重型運載火箭關鍵技術(目前已完成兩個);三是預計到2018年發射空間站的核心艙,之後通過不斷的交互對接,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建設。”此外,記者還瞭解到,到今年年底,我國新的衛星發射中心——海南省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有望竣工。  (原標題:三位科技專家在寧暢談科技愛國 2018年有望發射空間站核心艙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n45lntzv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